編者按:聚團隊之力,鑄非凡篇章!
他們日夜鏖戰、攻堅克難、高效協同、無縫銜接,他們在逆境中彼此鼓勵,用一個個里程碑式的突破打造屬于團隊的榮光!當一群創造者同頻共振,“成為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材料科學公司”的共同夢想熠熠閃光。即日起,公眾號推出《聚眾力·向光行》專欄,一起走近中偉股份的卓越團隊。
在中偉股份構建的“資源開發-材料智造-循環回收”產業生態中,廢舊電池里的鎳、鈷、鋰等關鍵資源通過回收實現閉環,助力能源的可持續發展。在中偉銅仁(上市主體)產業基地回收廠區,有一支超百人的專業團隊,他們聚焦技術攻堅,將退役電池“變廢為寶”,再生的鎳鈷原料直接循環用于公司前驅體生產,而碳酸鋰則供應至下游正極材料客戶,有效連接了新能源電池生命周期的終點與起點,每年完成數萬噸退役電池的資源化再生。
2024年,中偉銅仁回收廠區團隊通過不懈努力,成功突破技術瓶頸——碳酸鋰年產能達萬噸級別,黑粉年處理量突破2萬噸,全年處理退役電池當量超過5萬噸,榮獲公司2024年度“優秀二級部門”稱號。
勇闖技術無人區
探索推動產能翻倍的密碼
2024年初,回收廠區同時面臨提鋰產線的三大挑戰:設備適配率低、工藝參數缺失和產能受限。在行業可借鑒經驗匱乏的困境下,團隊迎難而上,勇闖技術“無人區”,以技術創新尋求突破。
回收廠區團隊采取技術重構與數據驅動雙管齊下的策略,在退役電池處理產線,通過優化設備結構提升處理效率,并聯合多部門開展生產數據逐項分析;技術人員通過查閱大量資料、對標行業標桿、咨詢業務專家等方式全力攻克技術瓶頸。經過一系列技改,黑粉年處理量突破2萬噸。
在電池級碳酸鋰產線方面,團隊設計并落地了30余項技術改造,包括優化設備參數、改造工藝路線等,將日產量穩定提升至30噸以上,實現高倍增長,推動年產1萬噸碳酸鋰產線全面達產;在梯次破碎產線方面,廠區全年處理退役電池當量超5萬噸,減少碳排放約20萬噸。通過持續探索與創新,銅仁回收廠區實現了產能跨越式提升,進一步鞏固了公司在終端回收領域的產業優勢。
創新成本管控
精細化管理組合拳促成降本典范
在新能源行業普遍承壓的背景下,回收廠區團隊以技術創新為驅動,全面開展了一場全員參與的“成本革命”。在這場降本攻堅戰中,從一線操作工到技術研發專家,從基層管理者到高層決策者,全員將降本增效理念貫穿于工作全流程:生產端通過流程優化、提升輔料利用率及節能減排實現多環節成本控制;技術團隊以工藝突破解決產能瓶頸問題;管理層則通過精細化管理實現資源精準配置,全方位挖掘降本潛力。
團隊打出一套降本增效組合拳:在嚴格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,最大限度降低原輔料消耗;通過全基地資源統籌調配,大幅提高公用介質利用率,降低車間消耗;改進設備工藝流程后,有效減少了因設備內部結垢導致的能效損耗,實現了能耗與成本的雙重下降;實施設備改造項目,使設備運行效率提升20%,產品合格率提升至99%以上,大幅降低了因設備運行不暢產生的額外成本。針對電池級碳酸鋰產線的關鍵產能瓶頸,團隊創新性重構工藝路線,成功突破了設備制約,實現達產穩產。此外,團隊還通過各式各樣的工藝創新舉措,顯著提升了鋰金屬的回收率。這一系列措施不僅實現了降本增效的雙重突破,更推動了產線的全面升級。
雙維驅動管理模式
構建廠區復合型人才生態
如果說技術創新是逆勢突圍的引擎,那么團隊凝聚力則是保持引擎高效運轉的核心動力。在銅仁回收廠區,每一位員工都是不可或缺的關鍵部件,他們緊密協作,共同譜寫了團隊制勝的奮斗篇章。
銅仁回收廠區創新性地推行了“雙維驅動”管理模式:建立“專業能力+責任擔當”雙維評估體系,在考核專業水平的同時,將主動作為精神納入評價維度;構建“理論雙基(設備原理圖+工藝指令集)+輪崗實踐”的復合培養路徑,加速團隊成員成長。在雙重機制的推動下,約80%的管理者主動走出舒適區,通過跨崗位歷練拓寬專業視野;約30%的一線員工成長為技能多面手。這種創新模式顯著提升了員工對原料特性、質量管控等全流程的認知深度,有效打破了傳統工藝壁壘,強化了團隊協作效能,成功構建了廠區復合型人才生態體系。
如今,中偉銅仁回收廠區已建成覆蓋"廢舊電池拆解-梯次利用/破碎分解-綜合回收再生"的全流程回收體系,助力公司全球回收事業發展。這支團隊以"咬定青山不放松"的韌勁,持續攻克回收領域技術難題;以"寶劍鋒從磨礪出"的闖勁,推動團隊成員突破成長邊界。面對行業激烈競爭,他們逆勢而上提產破局,不僅為公司補強了回收業務增長曲線,更為全球新能源產業循環發展注入了中偉動力。